快訊/馬文君、游顥罷免案成立 8/23舉行投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今(2)日經徵詢該會委員決定通過曾郁凱先生領銜提出第11屆立法委員(南投縣第1選舉區)馬文君罷免案、林敬桐女士領銜提出第11屆立法委員(南投縣第2選舉區)游顥罷免案,於當日宣告該罷免案成立,將函請被罷免人於文到次日起10日內向該會提出答辯書,同時決定該罷免案定於114年8月23日(星期六)舉行投票,投票起、止時間自上午8時至下午4時。

中選會表示,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南投縣第1選舉區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8萬6,220人,法定連署人人數應為1萬8,622人以上。該罷免案提出之連署人人數2萬4,557人,經查對後符合規定人數2萬193人,不符合規定人數4,364人。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南投縣第2選舉區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9萬8,325人,法定連署人人數應為1萬9,833人以上。該罷免案提出之連署人人數2萬5,717人,經查對後符合規定人數2萬1,735人,不符合規定人數3,982人,上開罷免案已達法定連署人人數,依法中選會應為罷免案成立之宣告。又連署人名冊查對結果,第11屆立法委員(南投縣第1選舉區)馬文君罷免案、(南投縣第2選舉區)游顥罷免案,連署前死亡人數分別為1人及56人,涉有偽造嫌疑,中選會將依刑事訴訟法第241條職務告發之規定移送最高檢察署。

中選會指出,除徵詢決定該罷免案投票日期、投票起、止時間外,也決定通過該罷免案工作進行程序表,重要工作日程如下:
一、114年7月2日 罷免案成立之宣告
二、114年7月15日前 被罷免人提出答辯書
三、114年7月18日前 發布罷免公告
四、114年8月3日 投票人名冊編造完成
五、114年8月13日至8月22日 辦理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
六、114年8月19日前 公告罷免投票人人數
七、114年8月23日 投票、開票
八、114年8月29日前 審定罷免投票結果
九、114年8月29日 公告罷免投票結果
中選會表示,該會暨所屬各地縣(市)選委會係選務一體並依法辦理選務;該罷免案選務籌辦期間有限,相關選務工作包括設立鄉(鎮、市)選務作業中心、調兼辦理選務人員、編造投票人名冊、投開票所地點之洽借、投開票所工作人員之招募、罷免公告及投票通知單之分送等等,均賴南投縣政府與有關機關依法協助配合辦理,該會也已請南投縣選舉委員會協調南投縣政府等有關機關配合辦理相關選務工作,俾利相關選務工作順利進行。
全球「房價最貴城市」TOP10!香港比紐約高出近2倍價格奪冠
2020.06.09

Cover Image Source:Unsplash
文/史考特斯拉
美國商業不動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在近日發布《2020全球生活報告》(Global Living 2020),揭露了目前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訊息。全球「最昂貴的房地產市場」就位在香港,幾乎是以各種「天價」輾壓其他城市,就以平均房地產價格來說,香港就高出了美國紐約近兩倍的價格。

Image Source:Unsplash
全球主要城市房地產價格排名
世邦魏理仕調查世界各地共38個城市,除了香港,還有中國上海、中國北京、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等城市。香港以平均價格125.4萬美元的價格成為全球房價最貴城市,其次是德國慕尼黑100萬美元,新加坡則以91.5萬美元位居第三。

香港動盪房價仍穩健成長
香港誇張的房產價格舉世聞名,儘管去年香港局勢動盪,不過2019年的GDP還是跌出10年最大跌幅。這對於房地產市場並非沒有影響,因為種種緣故,確實讓香港房產交易量下降了3個百分比。但這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房價,根據報告中的數字,香港房價反而上升了4.7%。

Image Source:Unsplash
香港不只房價高,就連租金也相當驚人。儘管香港的租金比先前下降了1.7%,香港平均每個月的租金仍要2681美元,相當於要價近新台幣8萬元、2萬港幣,僅次於紐約的2870美元(約新台幣8.5萬、港幣2.2萬)與阿布達比的2838美元(約新台幣8.4萬元、港幣2.1萬)。
港人每天平均花35塊港幣喝咖啡
這份報告也點出了幾個觀察,報告指出,香港聚集東西方影響力,更是世界頂尖的商業、文化、國際貿易中心。香港最迷人的是他融合了現代摩天大樓與傳統港口、寺廟還有自然的山峰,香港可以說是相當受到外籍人士歡迎的城市更是娛樂中心。
同時也揭露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去年新建成的房屋有13643件,目前香港人平均年收入大約6.1萬美元(約181.4萬新台幣、47.2萬港幣),平均餐費每兩人大約是51.33美元(約新台幣1526.5元、港幣397.8元),每個花費在健身房會籍的金額大約是74.63美元(約新台幣2219.8元、港幣578.3元),港人每天平均花4.63美元(約新台幣137.6元、港幣35.8元)喝咖啡。

Image Source:翻攝自《CBRE 2020全球生活報告》